一是推动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建设,建立标杆,以示范的作用带动市场化进程。充分发挥标杆的带动作用可以对市场化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今年公司将研究制定在南方五省区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应用场景的电化学储能示范电站建设方案,力争年底前建成投产东莞110kv杨屋站、220kv黎贝站电网侧储能示范项目。在深化电化学储能配置比例、调度控制、储能技术、投资回报机制及商业模式上开展深入研究,推进示范应用,综合提升电网调节能力,充分发挥储能综合效益。
二是要突出体现发展储能业务的经济效益。随着储能技术研发的推进,以及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综合经济效益将是影响储能技术大规模推广的重要因素。未来,储能材料会朝着低成本、高储能密度、高循环稳定性、长周期存储的方向发展。储能装置的发展也将从关注单体设备效率、成本,转向满足差异性需求的高品质供能、储用协调方向。规模化储能技术将从单纯供能转向兼顾电网辅助服务和综合能源服务的多元化用能。储能将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
三是从根本上解决储能电站安全问题。随着储能电站项目的建设和应用,其火灾危险性也逐渐显现。表现在几个方面:储能电站服役期增加,部分储能系统充放次数逐渐接近设计次数,锂电池组达到其使用寿命,其消防安全问题将会逐步显现。在电化学储能电站的设计规范中,缺少针对性强的消防设计要求,基本按照通用工业建筑设计,并且储能系统标准中的电池性能指标模糊、应急处置和救援措施要求偏低,导致监管易出现疏漏。锂电池火灾处置作为世界性的消防安全难题,需要进一步深化开展储能电站系统安全研究,针对火灾防控、早期预警、事故处置等方面重点攻关。
四是明确储能业务的电价机制。在商业模式设计和成本疏导方面,电价机制是储能实现更大破局的关键点。储能业务运营单位应积极争取价格机制、需求响应和辅助服务政策的出台,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广泛参与电池储能建设。以新能源配储能项目为例,它创造价值的路径主要包括参与调峰、调频获得辅助服务补偿,减少弃风弃光电量增加电费收入,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获得电价收益,削峰填谷获得峰谷价差。但是调度没有形成机制,辅助服务补偿缺少长效机制,政策保障仍存在不确定性。
五是完善电力市场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需要建立各类市场主体共同参与的电力辅助服务成本分摊和收益共享机制,明确各类储能电站作为独立主体纳入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为储能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同时需要研究制定储能电站的调度运行规则,明确调度关系归属、功能定位和运行方式,健全调度运行监管机制,提升储能电站的利用效率,确保公平调度。
总的来说,推进储能业务市场化,建立更完备的电力市场体系显得非常重要。除了电能量现货市场外,可附加建立调频、调峰、清洁能源消纳、需求侧响应、黑启动等其他辅助市场体系,作为电能量市场的补充,两者互不覆盖,使得调节能力能够产生综合效力,从而解决储能商业模式出口的问题。储能要想解决商业模式的问题,仍要从根本回答自己能够创造怎样的价值,明确在电力系统中的定位。储能不仅可以为电力系统服务,还有非常多的细分市场值得挖掘,比如电动汽车等小型储能的衍生应用,虚拟电厂、与工业互联网的聚合等。同时,储能产业最需要做的仍然是像当年的光伏产业一样,降低成本。成本下降了,新能源配储能项目仍然能够实现平价上网,那么商业模式自然显现。(刘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