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永远在进行时
南方电网是电力改革的试验田。南方电网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兴、因改革而强。作为南网三大主营业务之一的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有限公司亦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落实国家电力体制改革方案的重要决定。
2006年,根据国务院国函【2003】114号文件以及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南方电网公司组建方案,调峰调频公司应运而生。旗下拥有“西电东送桥头堡”天生桥水力发电厂、掀开中国水利水电建设改革大潮的“鲁布革冲击波”的鲁布革水电厂、中国首座百万级抽水蓄能电站的广蓄电厂,他们为调峰调频公司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调峰调频公司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期,清蓄电站、海蓄电站、深蓄电站陆续投产,新老电厂交相辉映,输出管理经验、走出国门,在改革的大潮中推动抽水蓄能事业走在世界前列。
毋庸置疑,中国水利水电建设的改革大潮是从鲁布革冲击波开始的。1987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在全国第一次施工工作会议上发出学习推广鲁布革经验,加快建设管理体制改革的号召的鼓舞下,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率先在全国建筑行业中拉开了改革浪潮,以深刻的变化焕发出蓬勃生机。此后,项目投资多渠道,建设管理多元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设备国产化等新鲜名词鱼贯而出,激荡着后来者的步伐。而这些名词发轫于调峰调频公司,发扬光大于调峰调频公司,然后推及全国形成效应。2018年8月,本刊记者奔赴该公司东西部各电厂,在各电厂的改革、发展足迹中寻求着成功密码。
天生桥二级水力发电有限公司
西电东送桥头堡
天生桥二级电站厂房。
天生桥电厂是西电东送南路工程首个电源点。
1988年3月1日,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在贵州省兴义市挂牌成立,这也是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天生桥二级水力发电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二公司)的前身。适逢改革开放40周年,天二公司也迎来了建厂30周年。
30年前,勇敢的天电人闯溶洞、过暗河、战塌方、治涌水,在800米地层深处开凿出中国最长的引水隧洞,成功治理了被称为世界上最高的边坡,在地质条件极为复杂的喀斯特岩溶地区建成了百万级的天生桥二级电站,擎起了西电东送第一面大旗,实现了将我国西部丰富水电资源输送到东部沿海地区的伟大战略构想。
“天二公司的历史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缩影,是一部奋斗史。”天二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勇说,“建厂30年来,千折百回,我们都在一路向上攀登。”
一路走来,天生桥电厂抓安全、消缺陷、搞技改、强基础,紧跟电力科技发展步伐,陆续完成监控系统、励磁系统、保护装置及技术供水等多次改造任务,不断提高电站科技水平、健康水平及设备可靠性,实现了南方电网互联互通枢纽、西电东送大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截至2018年6月30日,电厂安全生产天数达1832天,累计发电量超过1453亿千瓦时。
天生桥电厂把千百年来奔腾不息的盘江之水转变为强大的电流,为东部地区输送绿色能量,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支撑。
擎起大旗
改革开放初期,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力的短缺严重阻碍了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步伐。资料记载,1979年,当时的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向国家计委上报了“关于要求加快开发南盘江、红水河水电资源向广东送电的报告”。1980年,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也向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电东送”的建议。
1981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红水河综合利用规划的报告》,同意在天生桥河段兴建一、二级水电站。这一任务被交给了当时的武警水电一总队,央视《人民子弟兵》栏目曾经播出了一部纪录片《兵驻天生桥》,记录了当初建设天生桥水电站的艰辛岁月。
1988年2月,当时的水利电力部下文成立水利电力部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明确天电总厂为地师级单位。同年3月1日,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在贵州兴义挂牌成立,成立初期由武警水电指挥部代管。
1992年12月,随着天生桥二级电站首台机组投产发电,500千伏天贵线、天广一回、天广二回、220千伏天鲁线、天兴一线、天隆二线等超高压、高压输电线路先后投运。自此,横贯滇、黔、桂、粤四省(区)南方互联电网初具雏形,源源不断地将滇、黔西部电能输送至广东地区,形成了最初的“西电东送”通道。作为这个互联电网枢纽点的天二公司,则成为了西电东送的发源地,也是西电东送南路工程的第一个电源点,它也被称为西电东送的排头兵和桥头堡。
在投产初期,天二公司一直秉持着艰苦奋斗的精神,为西电东送默默坚守、无私奉献。在天二公司,一直口口相传着一个“点着蜡烛发电”的故事,在建厂30周年之际,天二公司党建人事部副主任马加顺专门走访了当年的亲历者,将故事整理了出来。
那是1993年1月23日,首台机组投产发电不久,时值农历大年初一,由贵州电网盘县至兴义的110kv高压线路因冰凌破坏,中断了整个天生桥工地的生产生活用电。运行分厂迅速行动,中控室、单机室、厂用电、500kv开关站、辅机值班点等5个值班地点,点着蜡烛监盘,打着手电操作,坚守工作岗位,保证了首台机组春节期间贵州向广东电网安全供电。
“最初听到这个故事时很惊奇,”马加顺说,“但仔细想想,经历了创业艰苦的那一代人,包括后来的天电人,不都在诠释着这种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吗!”
管理提升
天二公司刚投产时,许多工作仍然在摸索中,管理标准也不高。“当时不戴安全帽,甚至工作时抽烟的情况都有。”天二公司水工水情管理中心支部书记刘守强说,1989年入职的刘守强,时任水轮机调速器班副班长,“在厂里开展‘双达标’之后,天二公司在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升。不戴安全帽和工作时抽烟的现象再也没有了。”
1994年1月,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正式由部队移交到南方电力联营公司管理。这之后,天二公司开始主动对标先进,谋求设备升级和管理转型。1995年9月,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成立“双达标”办公室,启动创建安全文明生产达标企业工作。
刘守强对“双达标”的印象非常深,“双达标”不仅解决了许多设备改造的问题,也使得厂里的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当时围绕发电主要有水、油、气三大系统,由于设备的问题,会经常地漏水、漏油和漏气,每个人进厂房都要穿大头鞋,以防水和防滑。而“双达标”则明确提出了“治理三漏”,“厂里成立了科学技术协会,发布了多项科技攻关项目,搞自动化改造和三漏治理,”刘守强说,“治理前和治理后的变化非常大,厂里到处漏水漏油的现象有了极大的改观。”
此后的1998年3月,天生桥水力发电总厂成立创一流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启动创建全国一流水力发电厂工作,并最终于2002年达到了国内一流水平。
就在天二公司实现国内一流水电厂的这一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肩负西电东送战略使命的南方电网公司正式组建。天二公司开始融入南方电网的大家庭。这十余年来,随着标准化、一体化等工作的开展,天二公司在安全生产、技术装备、智能化水平、经营管理水平等各方面都得到了大幅提升。
自2008年启动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以来,天二公司逐步建立起了一套科学、系统、规范的安全生产风险管理机制,并于2017年通过南方电网风险管理体系复审,获得“四钻二星”认证。
一路登高
在天二公司的文化里,不仅有着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蜡烛精神,更有着精益求精、不断超越的登高精神。2015年7月8日,天二公司印发《运维一体化培训工作方案》,开始启动“运维合一”探索。“我们推进创一流就必须培养一流的队伍,加快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精简高效的人才队伍。”刘勇说。近几年来,天二公司一直在稳妥而积极地推进“运维合一”,也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与肯定。
2016年年中以来紧锣密鼓开展的运检技能交叉培训,正是为实施“运维合一”生产运行模式而特设。通过合理的计划制订、课程设计、师资安排、考核评价、激励奖惩,釆取内部交叉教学、员工互助自学的方式,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核心,促使员工逐步达到“专一能二”的要求,培养同时掌握运行技能和专业维护技术的人员,为生产运行管理模式向更先进的模式转换,为企业持续登高储备人才。
在精益管理方面,天二公司于2015年即自发提出并开始推行精益管理,在南方电网公司全面部署精益管理之后,天二公司趁势而起,于2017年3月正式编制印发《全面推行精益管理总体方案》,全面推进精益管理。
2017年初,刘勇带队赴构皮滩水电站和河北衡丰发电公司进行精益管理调研,通过对标学习找出自身差距,寻求改进之道。之后,“全员参与,上下齐动”微小改善活动实施方案应运而生。
这是该厂推进精益管理的一个关键工具,目的是通过一个个小的、渐进的改善,使自身岗位工作变得更加实用化、简单化、高效化。“这是一种覆盖率广、参与度高的精益改善活动,它注重个人微小提升,强调‘全员参与、养成习惯,小处入手、永无止境’,突显‘专以善小而为之’的点滴精神。它与传统的合理化建议不同,更注重员工自己提出,自己或与同事共同完成,随时随地发现,随时随地改善。”据天二公司计划部企业管理专责杨琨介绍,2017年,全厂累计申报1001项微小改善案例,累计参与人数达228人。经评审授奖860项,授奖883人次,产生11位月度改善之星,2位季度改善之星,3位年度改善之星,评选出12例季度优秀微小改善案例。
三十年来,川流不息,天电人也一如既往,心系西电东送大业,艰苦奋斗,不断超越,为更有效地利用清洁水能,服务东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贡献力量,持续创造佳绩。
鲁布革水力发电厂
走出国门树标杆
中国第一座粘土心墙堆石坝——鲁布革大坝。
鲁布革,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在改革开放初期,鲁布革水电项目就被国家选定为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建设的试点项目。她是我国第一个利用世界银行贷款的项目,也是我国第一个实行国际招标的水电建设工程,其先进高效的建设实践突破了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形成了蜚声国际的“鲁布革冲击波”。
顶着工程建设领域的光环,鲁布革电厂首台机组(#4机)于1988年12月27日投产发电,到1991年,电厂4台机组60万千瓦的发电能力全部形成。1992年12月11日,鲁布革工程正式通过国家竣工验收。
在工程交接的那一刻,电厂的新主人们却面临着不小的质疑。“当时是外国专家不信任,上级领导不放心。”鲁布革电厂党委书记、执行董事王晓贤回忆,当时电厂的主要设备和技术均从国外引进,在国际上都处于领先水平,一些外国专家在撤出鲁布革时曾不无担忧地说:“这些先进设备交给你们,你们能行吗?”
实践证明,在改革与发展的漫漫征途中,鲁布革人不仅有能力管理好这座代表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化电厂,而且,从来也不缺乏追求进步的热情和毅力。按照南方电网公司的统一规划,鲁布革电厂2019年要建成国际一流发电企业,届时,其关键指标综合评价将达到行业领先(国际一流)水准。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鲁布革水电站投产发电30周年。一路走来,这座有着光辉历史的老厂仍然散发着耀眼的光芒。伴随着国家“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作为调峰调频公司“走出去”业务的先行者和排头兵,鲁布革电厂已走出国门,踏上了异国电力运维合作之路,现已在缅甸和老挝输出其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
引进外资
鲁布革水电项目是我国“六五”和“七五”期间的重点建设项目。早在1977年,当时的水利电力部就开始着手鲁布革电站建设,但由于缺乏资金,工程进展相当缓慢。直到1984年,水利电力部引进世界银行贷款,并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和工程项目管理,此时工程才开始出现转机。
彼时的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1980年5月15日,中国正式恢复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为解决鲁布革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1982年,水利电力部开始为其申请世界银行贷款,一方面解决资金问题,一方面以引进外资为契机,推动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
1984年3月,中国政府和世界银行签署鲁布革工程贷款协议。根据协议,世界银行向鲁布革电站提供建设贷款1.454亿美元,用于引水隧道土建工程、电站主变压器设备、系统输变电工程等项目。同时,贷款协议也要求,必须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进行国际竞争性招标,并最终确定对工程中的一段9.4公里引水系统工程进行公开国际招标。
这一举动,打破了我国工程建设领域的传统模式,首次引入了竞争机制,也引进了业主、工程师、承包商的概念,让人耳目一新。1984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决定在建筑业开展招标投标、用工制度、工资制度和工程质量监督办法等一系列改革。
1984年,日本大成公司以远低于中国水电标的8400万元中标引水系统工程,并于1984年7月31日开工。30多位管理和技术人员组成了工程项目管理部,从中国水电下属的水电十四局雇佣了500名作业工人,仅仅用了两年3个月,引水隧洞全部开挖完毕,比合同规定的工期提前4个月竣工。这在当时中国同行看来完全不可思议。
鲁布革的实践,取得了投资省、工期短、质量好的显著成效,冲击了陈旧的思想观念,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建设管理模式,被称为“鲁布革冲击波”,开创了我国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先河。1987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决定推广鲁布革工程管理的经验,这也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鲁布革水电站由此成为我国建筑业改革的标志性工程。
克难奋进
1987年毕业的王晓贤进入鲁布革电厂时,《人民日报》刚刚发表长篇通讯《鲁布革冲击》,当时的鲁布革正吸引着各方的关注。摆在如王晓贤一样诸多年轻员工面前的现实问题是,如何尽快接手运行在当时已是世界领先的各种设备。
当时外国专家撤走时的忧虑不无道理,面对陌生而又神秘的“洋机器”,清一色外文标识的设备、资料、技术说明和五花八门的各国图纸,对于绝大多数员工来说,先不谈技术操作,就连看懂图纸和说明都非易事。
为了攻克语言上的困难,当时,鲁布革电厂送出大批员工到各大院校进行外语学习和培训,有的职工甚至掌握了四门外语。靠着这样一股拼劲,他们开始逐步掌握了各国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管理办法。
“当时几乎人手一本英汉电工专业词典,”在电厂工作已有30年的冉涌说,“由于之前就和国外专家有对接,对铭牌认知和操作很快就攻克了。即便一些有难度的工作,在不久之后我们也全部掌握了。”
为了找到企业安全生产的钥匙,鲁布革电厂还组织了大批在电站建设时期参与设备安装、调试、试运行、验收的优秀技术人才进行资料的收集、翻译,整编图纸资料、技术说明,制定了管理和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和制度400多种,整编了14册420万字多的图纸资料和说明书,建立起一个管理洋机器的“大宝库”。
1989年,鲁布革在全国率先实现计算机监控,并不断完善、改进。1998年,电厂在乃格(鲁布革电厂厂房所在地)生产区建立了计算机工程师站,形成了无人值班的基本雏形。到1999年,厂房自动监控系统基本实现对主要发电设备的监视和控制功能,中央控制室仅有1~2人值守,“无人值班”初步实现。
2004年,鲁布革电厂从人员、设备、管理等软硬件方面着手,在完成人员培训、完善自动化系统、建立生产实时管理系统、制定无人值班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光纤双通道将厂房控制室的控制功能延伸到距离厂房1.5公里的乃格集中办公楼远程控制室,到2005年4月,实现了厂房无人值班管理,成为我国常规水电站中第一个“吃螃蟹”者。
走出国门
在实现厂房无人值班的前一年,即2004年,鲁布革电厂还记录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还清了世界银行的贷款;二是鲁布革电厂的员工开始走出国门,参与境外水电站的运维。凭借多年的水电站运维管理经验,鲁布革电厂派出技术人员,参与了缅甸邦朗电站的运维与管理,这是鲁布革电厂走出国门的开端。
此后,随着国家发起“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南方电网调峰调频发电公司“走出去”步伐的加快,鲁布革电厂先后与缅甸勐瓦电站和老挝南塔河电站签订项目运维协议,鲁布革的境外电力运维合作之路开始越走越宽。
勐瓦水电站位于缅甸掸邦东部第四特区南垒河上,它是第四特区最大的水电站,尽管与国内的电站相比,总装机容量仅66mw的勐瓦电站并不大,其在当地的地位却不容小觑,它不仅负责向四特区首府勐拉供电,也紧密联系着云南电网。
2016年3月14日,鲁布革电厂派出首批前期工作人员进驻缅甸勐瓦水电站,作为此行的成员之一,原境外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兼勐瓦项目部副主任高树发及其同事负责收集勐瓦电站的相关资料。对于高树发来说,这已不是第一次进入缅甸了,早在2015年9月,他就到过勐瓦电站对现场环境作了考察并做出了可研报告。“首先在生活方面与国内差距很大,工作现场也比较混乱,存在诸多安全漏洞。”
2016年6月20日,鲁布革电厂精选的25名人员全部顺利进驻勐瓦水电站,6月26日首台机组并网运行调试,7月12日,鲁布革电厂正式接管运维。随后,与境外水电站运维相关的组织机构也得到批复成立。
截至2018年,鲁布革电厂已帮助缅甸勐瓦电站运维了整整两年。两年里,勐瓦电站的现场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指标都有了极大的改观。当地相关负责人对勐瓦电站的管理竖起大拇指,认为鲁布革电厂的管理,为当地企业树立了标杆。
从缅甸勐瓦电站回来的运维人员并没有休整多久。2018年4月19日,鲁布革电厂与南塔河公司正式签订南塔河#1水电站运维管理合作协议。重新组建的41人运维团队再一次启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勐瓦工作过,这一次的目的地是老挝南塔河水电站。也许,对于鲁布革电厂来说,境外项目的春天真的来了。
广州蓄能水电厂
声名远扬为人先
广州蓄能水电厂下库。
距广州不到两小时车程的从化,中国首个百万级的抽水蓄能电站——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广蓄”、“广蓄电厂”)静静矗立在一片绿水青山之中。广蓄的诞生,得益于改革开放。广蓄的发展,为广东经济的展翅高飞做出了巨大贡献。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回忆,改革开放以前,广东调节用电高峰和低谷的方法有限,时常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广蓄电厂作为调峰调频电源,对电网起到了调峰填谷、稳定电网和事故备用的重要作用。
不过,广蓄电厂的价值从不局限于广东一省。三十年前,广蓄电厂肩负着责任,承载着梦想而生。建厂之初,国际著名水电刊物《water power&dam construction》就曾撰文指出:“虽然抽水蓄电能事业在中国刚刚起步,但广蓄电站不仅是一座世界级的电站,也是开展国际技术合作的光辉榜样。毫无疑问,广蓄电站必须成为一个典范,一个衡量未来同类电站成功与否的样板工程。”
1989年,经国家计委批准,由广东省和国家能源投资公司、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在广州从化县兴建广州抽水蓄能电站,以改善广东的电力供应,并为大亚湾核电站安全经济运行护航。以国家之力建成的广蓄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20万千瓦,是国内第一个高水头大容量型抽水蓄能电站,投资约14亿元,预计电站第一台机组将于1992年末投产发电,1994年完建,而实际上广蓄电站实现了竣工仅用58个月,比国家批准工期提前11个月和14个月,单位千瓦造价为2236元,广蓄成为“速度快、质量好、造价低”电站,被国内外专家誉为“正确的决策、先进的设计、优秀的施工、科学的管理,一流的工程”。
“改革是中国水电事业推进的利器,广蓄的成功基因根本在于坚持改革,大胆探索。” 全国政协常委、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原水利部副部长张基尧在回忆录中如此写道。
诚哉斯言!广蓄电站把中国水电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它在后来的发展中的每一步行动无不佐证了这一观点。
广东和香港一衣带水。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成为了香港“三来一补”的承接地后,广东也在“借船出海”。广蓄电站的发展也具有广东和香港这种互相借势发展的视野。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为了适应香港电网的发展需要,保证香港电网的安全、经济、优质运行,广蓄电厂与香港抽水蓄能发展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由港蓄发投资购买广蓄一期电站60 万千瓦容量使用权和购买有关输电设施相应的使用权,使用权期限以各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行之日起分别计算,至四十周年届满日止。在此期间内,广蓄一期的容量中港双方各占一半,港蓄发参与监控电站的建造、测试和验收,广蓄负责电厂的日常管理、运行和维修。双方成立联合管理委员会协调电厂的管理、运行和维修,在电厂投入商业运行前十年,广蓄聘请多9 名有经验的中电人员。到目前为止,港方仍有3 名员工在电厂工作,中港双方均严格执行合同规定的条款,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广蓄这种做法开当时风气之先,对水电行业冲破当时僵化的计划经济思维,率先探索由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建设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改革开放起到了积极作用。
广蓄的开放性思维并未止步,在引进外资、设备、管理技术上,广蓄人不断探索。
1989年,在原广东副省长匡吉的见证下,广州抽水蓄能电站联营公司与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引进设备合同以及与法国电力公司技术援助服务合同举行签字仪式。其中利用法国政府贷款2亿美元,引进四套单级可逆式水轮发电机组及附属机电设备材料。
广蓄把引进设备和引进管理技术挂钩,引进法国设备的同时引进了法国电站的管理技术,所以广蓄的管理模式是法国edf 管理模式融合我国国内特点和香港中华电力的特点之长。在当时签订的技术援助合同明确,由法国电力公司的电厂厂长来担任广蓄第一任厂长。
在管理上,广蓄更是开创先河。
运行管理方面,广蓄电厂将设备巡检、设备定期试验、隔离措施的实施与解除、工作票的办理等工作从运行值班职责中剥离出来,运行值班员只负责单纯的值守或机组的启停操作工作,人数按照机组正常运行时所需人数进行配备。从1993 年以来历经了3 人一值、2 人一值,1995 年过渡到1 人一值,2002年正式实行了a、b两厂一人值守,2003 年通过了水电厂无人值班验收小组的检查验收,开创了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厂房无人值班的先河。
检修管理方面,1994 年,广蓄在吸取法国电力公司对水电厂设备维修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着手建立符合电厂实际的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即“设备检修abc文本”,并将abc文件作为电厂设备检修、维护的基本作业指导文件。2002 年广蓄引入并推行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管理策略(rcm)。它以系统为基本单元开展rcm分析,并将分析所得的成果与现行的abc文本结合起来,在做到原则上不违反相关行业标准的前提下,对原abc文本中描述的检修项目、工艺、方法、周期进行了修正、完善、优化,最终形成了一套融两者所长而整体效果更佳的新的检修文本,即rcm-abc 文本。目前,广蓄已经形成了一套基于风险、以可靠性为中心的检修作业指导书系统,从源头上实现了设备管理无死区。
安全管理方面,广蓄始终以体系化的思维来进行安全管理。1995 年引进南非nosa 五星安健环管理系统,2004 年以94.41分的高分成为国内首家通过五星评审的企业。2008 年初,广蓄电厂正式启动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工作,是南方电网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首批15 家试点单位之一。2010 年,广蓄电厂以95 分的高分,成为南方电网首家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五钻”企业并长期保持。
三十年栉风沐雨,广蓄人秉承着勇为标杆的争先精神,成就了今日的行业典范,也使广蓄成为中国抽水蓄能的人才培养基地。
在建设施工和运行管理过程中,广蓄电厂先后涌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罗绍基等一大批建设、施工、设计、监理和设备运行维护人才。从1995 年广蓄电厂承接第一批学员开始,在二十余年的时间内,先后为我国16 个省、自治区,共30多家电力企业培养了近千名电力工作者,其中包括运行值长、值班员、检修人员、监理工程师等众多岗位人才,现已大多成为各自企业单位的技术骨干或管理核心。良好的培训效果使得广蓄电厂“名声在外”,成为广蓄一项宝贵的软件资源。
张基尧对此不吝称赞:“广蓄最大的成就,是水电行业人才的摇篮,是蓄能的黄埔军校。”
广蓄电厂的成功不仅是大胆创新的成果,更关键的是这些成功经验现在已经在全国水电厂管理中全部得以推广,大幅提高了中国水电厂的管理水平,这样的创新也为南方电网公司的安全生产、基建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迪。
春华秋实三十载,风劲扬帆正当时。三十年后,在新的起点上,广蓄电厂再次扬帆起航,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岭南大地上发出了越来越耀眼的光芒。
深圳抽水蓄能电站
立于潮头创新高
建设中的深圳抽水蓄能电站厂房机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会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敲锣打鼓那么轻而易举就实现的。我们要靠自己的努力,大国重器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深圳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深蓄电站”)最令人骄傲之处就在于,它是南方电网投资建设的首座全面国产化的抽水蓄能电站。
深蓄电站位于深圳市城区内部,是南方电网在广东建设的第四座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30万千瓦的立轴单级可逆混流式机组。计划总工期69个月。2017年11月,深蓄电站首台机组发电,预计2018年9月底4台机组全部投产。
负责建设运行深蓄电站的深圳蓄能发电有限公司董事长伍智钦介绍,与许多其他装备制造行业一样,中国的抽水蓄能电站也经历了从引进国外产品技术并予以消化吸收,最终一步步实现全面国产化的艰辛历程。
2000年全部建成的广州蓄能水电厂,8台机组全部引进法国和德国设备。2011年全部投产的惠州蓄能水电厂,8台机组中的一台由国内加工生产。2016年全部投产的清远抽水蓄能电站,实现了4台进口机组在国内加工。而年轻的深蓄电站则全部采用国内厂家独立设计、制造的机组设备。
深蓄电站发电电动机由哈尔滨电机厂设计制造,水泵水轮机由东方电机厂设计制造,计算机监控系统由电站技术人员与南瑞公司联合研究开发。
在项目设计阶段,为了确保国产化机组设计制造质量,深蓄公司技术人员与厂家一起,开展了大量深入细致的调研。
在电站安装阶段,深蓄电站改进和完善了许多细部设计,进一步提高了机组的可靠性。在调试阶段,深蓄电站20余名技术人员作为调试核心成员,带领厂家及安装单位全力以赴开展机组调试,所有调试项目分别用35天和23天完成,最终实现了1号机组和2号机组启动、并网、抽水、所有工况转换一次成功。
软件层面,为了实现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国产化,电站5名技术人员与监控厂家一同进行软件开发,共进行设计修改80多处,经过9个多月修改与测试,最终完成了计算机监控系统的开发,大大提高了软件可靠性与稳定性。
这套计算机监控系统在保障电站安全稳定的同时,软件成本仅为国外系统的六分之一,在操作便捷性、软件扩展性及尊龙官方平台的售后服务方面也优势明显。
深蓄电站机组的成功投运为国产化机组的优化设计及调试积累了丰富经验。“大国重器”将更加牢固地掌握在南网人,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深蓄电站凝结了南网工程师们的心血,建成之后,电站立刻成为守护深圳电网安全的卫士。与中国其他所有抽水蓄能电站不同,深蓄电站是我国首座在城市中心建设的大型蓄能电站。电站以220kv电压等级接入深圳电网,由深圳中调调度。
改革开放的前沿深圳特区,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用电需求与往昔相比也不可同日而语。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年供电量仅为0.54亿千瓦时,最高负荷一万千瓦。到了2017年,深圳年供电量已达到823.8亿千瓦时,最高负荷1753万千瓦,两个数据均增长上千倍。
与此同时,深圳单日最高供电量达3.31亿千瓦时,单日最高负荷1753万千瓦,最高峰谷差达818.3万千瓦。这就要求电网提升调节能力,加快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正是最好的选择。
据了解,自2017年底投运以来,深蓄电站平均每天被调用2.36次,为深圳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做出了重要贡献。广东省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受电省份,深蓄电站的建设能进一步提升电网消纳西部清洁能源的能力,缓解深圳乃至香港电网负荷压力,优化电源结构,改善周边环境和空气质量。
抽水蓄能电站绿色,友好。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平均发电量15.11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约标准煤15.8万吨、节省天然气1.83万吨、减排温室气体总量约2717.28吨。
即使是在建设过程中,这座位于城市内部的电站也格外注重与城市和谐共存。仅举一例便知施工之用心、细心。
电站建设需要火药用于爆破,而深圳对此管理严格。深蓄下库进出水口紧邻交通要道横坪公路,高峰期每小时车流量超过3000辆,施工中最近的一个爆破点距离铜锣径特大桥仅30米,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严重事故。这是其他位置偏远的抽水蓄能电站不需要面临的问题。
为此,深蓄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多次深入详细论证,科学制定爆破方案。在爆破前严格办理相关施工手续,考虑到了每种可能性,制定严密的安全措施,采取短时交通管制,消除爆破对公路及通行车辆安全的影响。最终,爆破作业没有对周边市政设施造成影响,最大限度减小了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赢得政府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
深蓄电站选址位于国家5a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东部华侨城旅游景区周边,距深圳市中心直线距离仅20公里,电站上水库对公众开放。如今每到周末,就有市民来此骑行度假,观赏青山绿水,眺望城市风貌。这座年轻的电站已与深圳这座年轻而富有活力的城市融为一体,为电网提供坚强支撑,为市民守护一片蓝天。
除了传统的抽水蓄能电站,深圳蓄能发电有限公司还拥有为电网调峰调频的“黑科技”——宝清电池储能站。
南方电网宝清电池储能站位于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宝龙工业区,2011年1月投运,定位于科研示范和配网侧的应用研究,是国内最早的兆瓦级锂离子电池调峰调频电池储能站。
储能站建设规模为6mw/18mwh,分两期建设。一期规模4mw,使用磷酸铁锂电池,二期规模2mw,使用钛酸锂电池。
宝清储能站以2回10kv线路接入深圳电网110kv碧岭变电站,具备削峰填谷、紧急系统调频、紧急系统调压和备用电源功能,整体响应时间不大于10ms,满足电网快速调节的需要,并能够实现无人值守与远程监控。
与传统抽水蓄能技术相比,电池储能技术响应速度快,建设周期短,但成本更高,规模偏小,更加适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未来也将成为电力系统中重要的灵活性资源。
目前,电池储能已经和抽水蓄能,燃气电站一样,成为调峰调频公司的重要发展领域之一,未来调峰调频公司将继续攻克大规模储能电站技术,立于储能产业潮头,为电网提供更加灵活而坚强的支撑。
展望未来
关于未来,这个具有悠久历史传承的公司,并不止步于水电事业。立于改革开放潮头,调峰调频公司在2018年年中工作会提出:将进一步顺应改革大势,承接南方电网公司改革方案,以更大的力度抓改革、促发展。不断做强做大做优南方电网调峰调频板块;着力提升公司在抽水蓄能行业的地位,加强与国内同行合作,积极参与行业政策制定以及行标国标编制工作;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尽快在智能电厂建设、大容量电池储能、海水抽水蓄能等前沿技术领域取得突破。2020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南方电网公司基本建成“两精两优”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一流企业之际,公司燃气调峰发电业务取得新突破,逐步实现从水电“单轮驱动”,到水电、气电“双轮驱动”,提前建成国际一流调峰调频发电企业。
三十年过去,成就令人瞩目,挑战仍将继续。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调峰调频公司将继续奋力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